奋斗也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所有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更不是难事,只须你做到了感兴趣。智学网高中三年级频道给大伙收拾的《高三历史必学三要点》供大伙参考,欢迎阅读!
1、隋大统一的历史缘由。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方位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交流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是什么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剖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是什么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推行缘由、目的,用途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区别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推行和影响。
12、多方面剖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缘由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1、背景
《辛丑条款》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清朝统治危机紧急
民族资本主义进步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三民主义提出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
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机会
2、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各省宣告独立3、辛亥革命的成就《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背景:武昌起义成功,筹办南京临时政府
2)时间:1911年12月2日
3)内容:规定了政府的组织构成和职权划分原则
4)意义:①中国历首次以法律形式宣告废除封建帝制,
打造民主共和规范。
②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法律依据
5)缺点:没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没充分体现“三权分立”原则,对司法权的规定极为单薄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时间: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将民主理念转变为法律性文献;限制袁世凯,以维护革命成就
2)《临时约法》对《组织大纲》进行的修订
①政府组织形式: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②权力关系:扩大参议院权力与总统抗衡
③制宪:规定严格的修改宪法程序以防约法被破坏
3)《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①关于国家规范和主权:“主权在民”原则;表
达了维护领土完整的国家意志“第三条中华民国领土
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和青海。”
②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原则:“天分人权”、“自由、平等、博爱”③关于国家的政治体制:
a.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
b.行政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
c.司法权:法院行使
4)关于《临时约法》的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5)历史地位①首次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并使用方法律方法赋予了国民民主权利,彻底否定封建君主专制规范
②直接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成就,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进步的进步方向
③促进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步,推进了中国宪政运动及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6)历史局限性
①对达成人民的基本权利与维护责任内阁制缺少相应的规范手段进行确实的保障,以致约法成为一纸空文。
②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非常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
4、辛亥革命的结局和意义
性质:是近代中国首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意义:它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规范,打造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权势,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步创造了条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缘由: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在帝国主义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策略是行不通的
②从主观方面来讲,在于它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很多弱点和错误。
③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④不可以充分发动和依赖人民群众。
⑤不可以打造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所有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5、教训:辛亥革命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策略没可以救中国,一流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出路6、为何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以他们为对象:
①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达成的最重要任务。
②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规范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③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要紧任务。
7、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①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南京临时政府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
②国内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
③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软弱妥协
④袁世凯个人的权术和阴谋如指使段祺瑞等采取逼宫、宣布共和等行为。